突出音乐特质 激活师幼互动灵感 ——暨晨星幼儿园学科研修基地10月活动
发布日期:2018-10-22 22:22:22 发布人:晨星幼儿园
2018年10月22日,在秋日细雨绵绵中,迎来了第二次的晨星研修基地活动。学科基地主持人潘凤燕老师、区教研员夏静老师、王鹂老师,以及基地中心组成员、基地学员和区大班教研组长,共95人参加本次活动。我们邀请到了宝山区三湘海尚幼儿园张莉萍老师为大家进行了集体活动展示和讲座。
本次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张莉萍老师执教大班音乐活动《大米是怎么来的》 张老师以绘本故事《大米是怎么来的》为载体,用音乐《扬鞭催马运粮忙》贯穿其中,让孩子伴随音乐的变化,乐意大胆地去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种大米的过程,体验农民的心情。 孩子在听一听、说一说、演一演的过程中,感受到三段音乐不同的变化,并且在张老师的带动激发下,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够放开自己、释放真我,大胆地表现表达,并且创编农民耕种、培植、收获的过程。 最后,张老师用她曼妙优雅的身段,为孩子们进行了动作的提升和总结,让孩子们在装扮表现的过程中体验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张老师用她充满智慧的师幼互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活了所有的幼儿和在座的老师,场上欢乐无限,场下笑声不断。
第二、张老师讲座《突出音乐学科特质,激活师幼互动灵感——徜徉在师幼互动的艺术情境中》 首先,张老师对《大米是怎么来的》进行了说课,分析当拿到一本绘本是如何设计成音乐活动,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分析:从切入点的思考、音乐的选择、环节的设计。老师要思考怎么教?并且重点提出了音乐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回应的魅力所在:互动回应,是一种挑战、是一些亮点、是一种机制、是一个难点,回应要求老师不断观察、反思和寻找。 其次,张老师进行了讲座,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述: 1. 敏于幼儿的反应——升华孩子的生活经验 让不起眼的表现艺术化 2. 洞察幼儿的心灵——挖掘幼儿内涵的体验 让幼儿在共享中提升 3. 分布指导表演——帮助幼儿由表及里地理解作品 让幼儿习得方法 4. 注重评议引导——通过点评提炼方法 不断升华幼儿对于音乐的感悟 最后,张老师利用了视频给大家多角度地进行讲述:徜徉在孩子们童趣化的表现中,细细体会其中价值,让音乐活动绽放多元的教学价值。
第三、教研员夏静老师点评 区教研员夏静老师最后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1. 经验再现,充分诱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将生活中的模仿动作表现为艺术技能表演的原型; 2. 精心设计基于绘本阅读的幼儿舞蹈创编活动,有效地整合阅读和艺术领域的功能与价值; 3. 精确定位集体活动新经验,教师智慧的发现并梳理创编的方法,推动幼儿掌握创编的要素与技能,并积极的表现出艺术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4. 精彩纷呈的多样化师幼互动策略,包括升华生活、挖掘内在、由表及里的分步指导和注重评议; 5. 精益求精地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推动E课程的生动呈现、推动及时的讨论互评、记录幼儿表现的精彩一刻,重望E时代的幼儿教师素养。
本次活动通过名师的现身说法,专家的到位点评,让学员们都受益匪浅。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基地活动。 相关信息
| |||||
|